請問測繪資質申請的較為具體的過程是什么?
貫標集團為您解答:

添加微信好友, 獲取更多信息
復制微信號
測繪資質辦理相對于其他的資質辦理要容易一些,當然想要辦理測繪資質,對該資質的整體脈絡需要有一個大致的了解。本次就分享辦理的相關信息,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基本條件
合法合規的公司主體,對于公司名稱原則上無特殊限制,對于公司類型是有限責任公司,股份公司,全民所有制,合伙企業等。對申報測繪資質的公司主體的出資形式有明確界定,目前只能是內資公司。
對于申報主體辦公場所面積的要求:甲級測繪資質辦公場所不少于600平米,其中檔案室不少于50平米;乙級測繪資質辦公場所不少于150平米,其中檔案室不少于20平米;丙級資質不少于50平米,其中檔案室不少于10平米;丁級資質不少于20平米。
要求檔案室必須具備三鐵一器及六防也就是防強光、防火、防潮、防有害氣體、防蟲、防盜,且檔案室中不能連接外網,對于存儲信息數據的電腦應該做物理隔離;另外就是要將測繪成果管理制度進行上墻且做好后期成果調閱登記處理。
對于技術人員的要求:注冊測繪師,高級工程師,中級工程師,初級工程師。以上人員的證件都需通過正規的評審部門頒發方可有效。
并且所有技術人員需需要滿足:畢業證可以網查且學歷真實有效;初級職稱需大專畢業2或3年以上,本科畢業滿1年以上;中級職稱需滿足大專畢業7年以上,本科畢業滿5年以上;高級職稱需滿足大專畢業滿15年以上,本科畢業滿10年以上。
二、辦理流程到底
流程大概是:單位申請-市經辦人初審-市級局長轉報-經辦人待受理-經辦人受理-省經辦人審查-省級處長審核-省經辦人發證。
值得注意的是每個省份的資質審核周期不盡相同,整體來說一般是3個月左右能夠下證。
甲級資質需要經過三個不同級別的自然資源部門進行審批,最終要到自然資源部;
乙級資質一般是由市自然資源局和省自然資源廳來審批;
丙丁級資質一般是直接由市自然資源局審核,然后轉報至省自然資源廳進行簽批發證即可。
自然資源局主要干什么的
一、主要職責:
(一)按照規定權限,履行全民所有土地、礦產、森林、草原、濕地、水等自然資源資產所有者職責和所有國土空間用途管制職責。制定全縣自然資源、國土空間規劃及測繪有關政策措施并監督檢查執行情況。
(二)負責全縣自然資源調查監測評價。依照自然資源調查監測評價的指標體系和統計標準,建立統一規范的自然資源調查監測評價制度。實施自然資源基礎調查、專項調查和監測。負責自然資源調查監測評價成果的監督管理和信息發布。
(三)負責全縣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工作。組織實施各類自然資源和不動產統一確權登記、權籍調查、不動產測繪、爭議調處、成果應用的制度、標準、規范。建立健全全縣自然資源和不動產登記信息管理基礎平臺。負責自然資源和不動產登記資料收集、整理、共享、匯交管理等。
(四)負責全縣自然資源資產有償使用工作。組織實施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統計制度,負責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核算。編制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依照有關標準組織考核。按照規定權限,執行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劃撥、出讓、租賃、作價出資和土地儲備政策,合理配置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負責自然資源資產價值評估管理,依法收繳相關資產收益。
(五)負責全縣自然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組織擬訂自然資源發展規劃、戰略及自然資源開發利用地方標準并組織實施,建立政府公示自然資源價格體系,組織開展自然資源分等定級價格評估,開展自然資源利用評價考核,指導節約集約利用。負責自然資源市場監管。組織研究自然資源管理涉及宏觀調控、區域協調和城鄉統籌的政策措施。
(六)負責建立全縣空間規劃體系并監督實施。推進主體功能區戰略和制度,組織編制并監督實施國土空間規劃和相關專項規劃。開展國土空間開發適宜性評價,建立國土空間規劃實施監測、評估和預警體系。組織劃定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等控制線,構建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生產、生活、生態空間布局。建立健全國土空間用途管制制度,貫徹執行城鄉規劃政策。組織擬訂并實施土地等自然資源年度利用計劃。負責土地等國土空間用途轉用工作。負責土地征收征用管理。
(七)負責統籌全縣國土空間生態修復。牽頭組織編制全縣國土空間生態修復規劃并實施有關生態修復重大工程。負責開展國土空間綜合整治、土地整理復墾、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等工作。牽頭建立和實施生態保護補償制度,制定合理利用社會資金進行生態修復的政策措施,提出重大備選項目。
(八)負責組織實施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牽頭擬訂并實施全縣耕地保護制度,負責耕地數量、質量、生態保護。組織實施耕地保護責任目標考核和永久基本農田特殊保護。落實耕地占補平衡制度,監督占用耕地補償制度執行情況。
(九)負責管理全縣地質勘查行業和地質工作。擬訂全縣地質勘查規劃并監督檢查執行情況。管理縣級地質勘查項目。組織實施重大地質礦產勘查專項。負責地質災害預防和治理,監督管理地下水過量開采及引發的地面沉降等地質問題。負責古生物化石的監督管理。
(十)負責全縣礦產資源管理工作。按照職責權限,負責礦產資源儲量管理及壓覆礦產資源報批。負責礦業權管理。會同有關部門承擔保護性開采的特定礦種、優勢礦產的調控及相關管理工作。監督指導礦產資源合理利用和保護。
(十一)負責測繪地理信息管理工作。負責基礎測繪和測繪行業管理。負責測繪資質資格與信用管理,監督管理國家地理信息安全和市場秩序。負責地理信息公共服務管理。負責測量標志保護。
(十二)負責落實綜合防災減災規劃相關要求,組織編制并實施地質災害防治規劃。組織、指導、協調和監督地質災害調查評價及隱患的普查、詳查、排查。組織、指導開展群測群防、專業監測和預報預警等工作,組織、指導開展地質災害工程治理工作。承擔地質災害應急救援的技術保障工作。
(十三)推動全縣自然資源領域科技發展和對外合作。組織實施全縣自然資源領域科技創新發展和人才培養規劃、計劃。組織實施重大科技專項及創新能力建設,推進自然資源信息化和信息資料的公共服務。組織開展全縣自然資源領域對外交流合作。
(十四)配合國家對縣級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自然資源和國土空間規劃的重大方針政策、決策部署及法律法規執行情況進行督察。按照上級安排,組織實施自然資源督察相關工作。依法查處全縣自然資源領域重大違法案件。
(十五)承擔職責范圍內的安全生產和職業健康、生態環境保護、審批服務便民化等工作。
(十六)統一領導和管理德昌縣林業和草原局。
(十七)完成縣委、縣政府交辦的其他任務。
(十八)職能轉變。落實關于統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所有者職責,統一行使所有國土空間用途管制和生態保護修復職責的要求,發揮國土空間規劃的管控作用,為保護和合理開發利用自然資源提供科學指引。進一步加強自然資源的保護和合理開發利用,建立健全源頭保護和全過程修復治理相結合的工作機制,實現整體保護、系統修復、綜合治理。創新激勵約束并舉的制度措施,推進自然資源節約集約利用。進一步精簡下放有關行政審批事項、強化監管力度,充分發揮市場對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強化自然資源管理規則、標準、制度的約束性作用,推進自然資源確權登記和評估的便民高效。
(十九)在自然災害防救方面的職責分工。
縣應急管理局與縣自然資源局、縣水利局、縣農業農村局、縣林草局、縣防震減災機構等部門要做到各司其職、無縫對接。縣應急管理局負責統一組織、統一指揮、統一協調自然災害類突發事件應急救援救災工作。縣自然資源局、縣水利局、縣農業農村局、縣林草局、縣防震減災機構依法依規承擔相關行業領域的災害監測、預警、防治工作及搶險救援的技術保障工作。
1.縣應急管理局負責牽頭組織編制全縣綜合應急防災減災預案和安全生產類、自然災害類專項預案,承擔應急預案銜接工作,組織開展預案演練并落實。承擔災害指揮部工作,負責組織災害應急救援和應急處置工作。組織編制全縣綜合防災減災規劃,指導、協調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會同縣自然資源局、縣水利局、縣農業農村局、縣林草局、縣防震減災局、縣氣象局等有關部門建立統一的應急管理信息平臺,建立監測預警和災情報告制度,健全自然災害信息資源獲取和共享機制,依法統一發布災情。組織開展多災種和災害鏈綜合監測預警,承擔自然災害綜合風險評估工作。
2.縣自然資源局負責落實地質災害防災減災規劃相關要求,組織編制并實施地質災害防治規劃;組織、指導、協調和監督地質災害調查評價及隱患的普查、詳查、排查;組織、指導開展群測群防、專業監測和預報預警等工作,組織、指導開展地質災害工程治理工作;承擔地質災害應急救援的技術保障工作。
3.必要時,縣自然資源局可以提請縣應急管理局,以縣應急指揮機構名義部署相關防治工作。
柘城縣國土資源局
柘城縣位于商丘市西南部,地處北緯33°55′55″~34°16′35″,東經115°02′18″~115°32′02″之間,轄21個鄉(鎮),496個行政村,人口100萬,土地總面積104145.39公頃。2010年柘城縣榮獲省級園林城、省級衛生城、省級林業生態縣。2010年柘城縣城鎮化率達到32%,被河南省命名為產業集聚區發展“十快縣”;2010年糧食總產量突破14億斤,再次被評為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
李偉峰 黨組書記、局長
張輝 黨組成員、副局長
郭雨 黨組成員、副局長
陳松梅 黨組成員、紀檢組組長
白海彬 黨組成員、副主任科員
陳傳仲 黨組成員、副主任科員
邢思海 副主任科員
李偉峰簡介:1965年6月出生,漢族,中共黨員,在職研究生。1989~2004年,在柘城縣縣委辦公室任干事、秘書、秘書科長、副主任;2005年元月,任中共柘城縣委委員、慈圣鎮黨委書記;2009年5月至今,任柘城縣國土資源局黨組書記、局長。
【機構設置】柘城縣國土資源局現有干部職工201人,內設辦公室、用地審批股、土地利用管理股、人事股等9個行政股(室),下設柘城縣土地監察大隊等15個事業單位,其中,2010年,柘城縣土地收購儲備中心升格為正科級單位,柘城縣土地監察大隊、柘城縣土地整理中心分別升格為副科級單位;局下轄城關、伯崗、崗王、安平、皇集、胡襄、陳青集、惠濟、老王集、張橋、梁莊、申橋、大仵、遠襄、慈圣、洪恩、牛城、馬集、邵園、李原、起臺、產業集聚區22個國土資源所。
【土地資源】柘城縣土地總面積104145.39公頃,其中,耕地69623.06公頃,園地89.08公頃,林地6690.94公頃,城鎮村及工礦用地18879.01公頃,交通運輸用地3928.65公頃,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4863.47公頃,基本農田保護率88.14%。
【耕地保護】一是柘城縣政府下發了耕地保護考核辦法,明確了耕地保護的責任,完善了耕地保護的監督機制。縣政府與各鄉鎮人民政府簽訂了基本農田保護目標責任書,將商丘市政府下達給該縣的71549.52公頃耕地和63000公頃基本農田保護任務,層層分解,具體到每個地塊和農戶,明確了保護責任人和保護措施。形成了政府主導、部門聯動、群眾參與、各界監督,橫向到邊、縱向到底、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耕地保護責任體系;二是嚴格落實占補平衡制度,加大耕地補充儲備力度。積極調查摸底,查清耕地后備資源家底,建立臺賬,及時制作補充耕地資料并立項上報,認真實施補充耕地項目。2010年在全市率先完成補充耕地101公頃(1515畝),占市國土資源局下達任務的120%。同時,及時組織上報了2011年補充耕地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項目獲得批準并實施后,可補充耕地2130畝。
【國土資源規劃管理】完成了柘城縣鄉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修編工作,并獲得商丘市政府批準。
【土地利用管理】一是2010年共依法公開出讓國有土地54宗,土地面積為878.193畝,為城市發展提供3.0051億元資金。年度列入保障性住房用地75.79畝全部供應,供應率100%。完成征收實施并移交的國有建設用地609畝,供地率達到85%。同時,按照市國土資源局統一部署,對批而未用土地進行了徹底的專項清查,共清查出批而未用土地12宗,面積598畝,全部處置到位,為市局下達全年處置批而未用土地148畝目標任務的404%。二是按照“布局集中、產業集聚、用地集約”的原則,凡工業項目一律向產業集聚區集中,不準在鄉鎮占用耕地。縣國土資源部門為產業集聚區報批土地4800畝。截至2010年底,縣產業集聚區基礎設施投入24億元,建有98萬平方米的標準化廠房。三是以節約集約模范縣創建活動為契機,使節約集約用地活動步入了規范化、制度化、經常化的軌道。柘城縣委、縣政府成立了縣節約集約模范縣創建活動領導小組,制訂了《柘城縣節約集約用地模范縣創建活動實施方案》,建立了聯席會議制度,形成了政府主導、部門聯動的節約集約用地監管格局。以清理工業用地為突破口,建立了閑置土地、低效用地清理處置機制。第一批5個企業(伊陽面業、玉龍超硬、瞳森養殖、泰昆飼料、快活林酒店)因其土地部分閑置或者低效利用,已從產業集聚區被清理出去;原以縣新華書店名義圈占的土地被收回并重新出讓。同時,在供應土地上,提高進入產業集聚區門檻。嚴格按照國土資源部和省廳規定的標準對項目的投資強度、容積率、建設工期等節約集約用地指標進行核查,并對批后土地全程跟蹤監管,確保活動取得實效。
【地籍管理】一是完成了503宗集體土地所有權登記發證,發證率100%;完成了21.8萬宗集體土地建設用地使用權登記發證,發證率88%;二是完成了柘城縣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的農村數據庫建設,年底可以完成城鎮數據庫建設;二次調查成果的確認、驗收、匯交工作正在準備。三是做好了測繪市場的管理工作,先后完成了兩家測繪資質的初審、上報工作。
【建設用地管理】在柘城追趕型發展態勢下,用地的壓力特別大。為此,縣國土資源局集中時間、集中人力、物力、財力,克服種種困難,抓緊報批土地。2010年共上報土地報件15個批次,面積7134畝,保障了柘城縣產業集聚區和城市建設項目及時落地。
【五項機制提升隊伍素質】柘城縣國土資源局黨組把加強隊伍建設、提升部門形象作為推進各項工作的抓手,形成了“抓班子,帶隊伍,聚人心,昂士氣,樹形象”的良好機制。一是抓班子。堅持周一例會制度,主要內容:匯報上周分管工作進展情況,安排部署本周工作,集中學習傳達上級文件精神和要求,加強政治理論學習,通過交流,增強班子成員工作的責任感、使命感和緊迫感,班子成員的水平逐步得到提高。二是帶隊伍。實行半軍事化管理,嚴肅工作紀律,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形成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約束人的良好工作機制;適時組織干部職工進行業務考試,在干部隊伍中形成了濃厚的學習氛圍。三是聚人心。不斷改善辦公條件,豐富干部職工的業余文化生活。如:在全市國土資源系統率先開展拓展訓練,通過“同舟共濟”、“共度難關”等8個項目的訓練,熔煉了團隊,增強了國土隊伍的凝聚力、向心力。四是昂士氣。按照縣委統一部署,全局先后扎扎實實開展了“追趕型思路大討論”和“兩樹一爭”活動,取得了預期的效果,達到了激發全縣國土資源系統干部職工工作積極性、主動性的目的。五是樹形象。通過在全局開展“廉潔奉公、勤政為民”主題實踐教育活動、“兩整治一改革”專項行動、市級文明單位標兵創建活動,全面提高了全局人員的整體素質,提升了國土資源部門的良好形象。
【農村土地綜合整治】一是采取“政府主導,群眾主體,國土搭臺,部門配合”的工作機制,較好地推動了項目實施。2010年涉及的3個試點村,新村已經建成,安平鎮史洼舊村拆遷完畢并復耕,申橋鄉的袁西和胡襄鎮的殷洼舊村均拆遷80%,新增耕地面積610畝。二是縣政府要求每個鄉鎮要啟動不少于一個村進行農村土地綜合整治工作,經過篩選,確定了10個省、市級農村土地綜合整治試點村,并經省政府、市政府批準。實施后,新增耕地面積198.56公頃,可騰退建設用地指標93.91公頃。
【礦產資源】根據“河南省商丘地區胡襄煤普查”結果,柘城縣賦存煤層厚度0.78~9.82米,埋藏深度800~2050米。煤類主要為中等變質一高變質程度的焦煤、瘦煤和貧煤。通過已施工地震和鉆孔資料,估算柘城縣境內煤炭總資源量為39億噸,其中1500米以淺(以上)23億噸。主要分布在慈圣鎮、胡襄鎮、伯崗、牛城、老王集、大仵、申橋、崗王、邵園、梁莊10個鄉鎮。
【執法監察】2010年,柘城縣國土資源局大力開展土地執法監察工作。一是健全了縣監察大隊、國土所、村協管員三級土地監察網絡,明確了工作職責及獎勵措施。二是堅持動態巡查制度,明確了巡查職責、巡查的重點及頻率、巡查的目的以及制止、報告和查處等問題。2010年,縣、鄉國土資源部門共巡查達6000余次,發現土地違法523起,及時制止了395起,立案查處83起,下達行政處罰決定書83個,并及時依法進行了移交。三是開展了對違法違規行為集中整治活動。根據商丘市土地衛片執法檢查工作領導組文件精神,柘城縣委、縣政府于在全縣范圍內開展了為期一個月的整治違章建筑、嚴厲打擊私搭亂建行為的統一行動。成立了由縣委常委、政法委書記任政委,縣委常委、紀委書記任指揮長,主管副縣長任副指揮長,國土、公安、住建、規劃、監察、執法大隊及21個鄉鎮的鄉鎮長為成員的領導組,嚴厲打擊違法違規用地和私搭亂建行為。清查期間,所有非農業建設項目(縣重點項目除外)一律停工待查。對于沒有取得合法用地手續的在建建筑物、構筑物,一律拆除;對于已建成的違法違規用地項目,區分情況,依法處理。全縣共拆除違章建筑407處,面積5萬多平方米。
【 *** 工作】柘城縣國土資源局,時刻繃緊確保全縣涉土 *** 穩定這根弦不放松,定期開展不穩定因素排查工作,先后排查不穩定因素43起,及時化解26起,對17起實行局領導分包制度,限期解決。綜合運用法律、民調等手段,認真解決接訪和排查問題,確保大事不出縣、小事不出村,把問題解決在基層,消滅在萌芽狀態。全年共辦理省廳、市局交辦 *** 案件2起,結案率為100%。受理群眾行政確權案件7起,結案率為100%,群眾滿意率達到95%以上。
(吳玉法李麗)
什么測繪資質
測繪資質證書實際上就是指企業有能力完成一項工程的證明書。測繪企業應當按照其擁有的注冊資本、專業技術人員、技術裝備、質量保證體系和健全的管理制度等資質條件申請資質,經審查合格,取得相應等級的資質證書后,才可在其資質等級許可的范圍內從事測繪活動。否則不得從事該領域的經營活動。
評論已關閉!